会议主题
本次大会共设特邀专家主旨报告及10个分会场。
(一)特邀专家主旨报告
吴丰昌、朱利中、席北斗、裴向军
(二)分会场主题报告
主题1: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方法
召集人:李广贺、孙继朝、王文科、郑明霞、刘景涛、蔡五田、甘义群
主要议题: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、趋势分析及评价技术方法;岩溶等特殊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水污染溯源与调查技术方法;农业面源地下水污染调查技术方法。
主题2:化工园区与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溯源与防治技术方法
召集人:王占生、刘文、杨昱、蒲生彦、龙涛、刘伟江、谢云峰、刘国、黄艺、谢燕华、李海明
主要议题:地下水污染溯源技术与方法;在产企业污染隐患排查和污染防渗改造新技术、新装备;在产企业边生产边管控技术模式与方法;低扰动、低成本、高效率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技术方法。
主题3: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技术方法
召集人:詹良通、岳东北、韩占涛、张后虎、廖晓勇、袁英、何小松、韩智勇
主要议题: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复合污染过程与传输机制;地下水三氮、有机物、重金属污染修复新技术、新方法、新材料、新装备。
主题4:地下水污染监测、预警与模拟预测
召集人:李文鹏、吴吉春、郑春苗、郭华明、陈梦舫、左锐、孙源媛、史建波、张敏
主要议题: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方法、技术与装备;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、转化规律模拟与预测。
主题5: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地下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
召集人:胡清、黄明祥、李翔、郇环、林斯杰、李新、何炜琪
主要议题: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地下水污染调查、评估、监测预警和污染防治中的应用及前景;地下水环境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。
主题6:土壤地下水污染绿色低碳修复技术及材料
召集人:赵勇胜、丁爱中、李淼、姜永海、谷庆宝、刘学军、童美萍、王喜龙、袁松虎、付融冰
主要议题:绿色低碳、长效稳定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装备开发;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技术联合应用及前景;酸性矿井涌水治理新技术。
主题7:地下水中新污染物检测分析与污染防治
召集人:刘菲、何锋、徐建、袁英、檀文炳、杜兵、罗天烈、陈威、方晶云
主要议题:持久性有机污染物、内分泌干扰物、抗生素、微塑料等新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迁移转化路径;地下水新污染物识别、检测、分析、环境调查、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方面新技术、新方法及污染防治创新材料与技术;地下水污染生态效应和健康风险。
主题8:新形势下地下水污染突出问题研究
召集人:文冬光、刘久荣、张发旺、何理、李炳华、杨庆、党秋玲、贾永锋、蒋小伟
主要议题:石油/页岩气/煤矿开采区地下水污染调查与污染防治、超采区地下水调查技术方法;京津冀重点区域南水北调回补、再生水河道回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估,依赖地下水的地表生态系统调查与保护。
主题9:土壤地下水环境标准规范及政策解读
召集人:石效卷、陈鸿汉、郑焰、苏婧、马瑾、文一、陈坚、熊燕娜、朱岗辉、陈樯
主要议题: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、监测、修复等相关方面的技术标准、规范解读,包括探索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、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技术指南等制定技术方法,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及相关配套政策,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补给区划分技术、方法及典型案例分析,土壤地下水环境基准标准等,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规范体系等。
主题10: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化与产业化
召集人:何连生、祖国峰、李书鹏
主要议题:跨学科技术创新与应用:水文地质勘察、遥感技术应用、先进监测技术、大数据应用、修复技术;污染防治典型案例分享;地下水修复产业市场分析;新技术成果(转化)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、装备产业化发展趋势分析。